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创建和谐企业 炼就卓越员工——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改制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郭强 张世光

  [编者按]十年前,本报记者来到牡丹江热电总公司采访时,这是一个刚刚走过十几年发展历程的国有公益性企业。那时,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企业管理人人参与、职工困难事事帮助,人员素质提高有保障、企业服务社会尽责任”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牡丹江热电总公司”已经变身“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随着名称的改变,牡热电又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尤其是经历了2003年企业改制的蜕变,牡热电在企业发展、民主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成绩?本报记者再次来到牡热电,探寻企业改制给这里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一个全国同行引以为骄傲的引领改革发展的企业,这是一个牡丹江百姓生活离不开的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这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企业——这就是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
    十年前的2000年11月,记者曾到“牡热电”采访,与员工“唠家常”。通过职工们的真情讲述,记者记录下了“牡热电”这个充满温馨、培育人才、民主管理、崇尚道德、兴旺发展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发展历程。
    十年后的今天,记者再次来到“牡热电”。
    十年的发展变迁,这家牡丹江重点供热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2003年的企业改制以来,“牡丹江热电总公司”变身为“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成为由全体员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在企业得以充分彰显。目前,企业发电装机容量58兆瓦,电站锅炉和供热锅炉总容量1680吨/小时,年供电2.5亿千瓦时,年供应工业蒸汽30多万吨;供热面积1400多万平方米,占市区集中供热的65%,并以每年约100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改制前后,企业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等6项国家级荣誉称号,特别是在今年8月15-16日刚刚召开的"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牡热电又获得了"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光荣称号,并作为黑龙江省获奖单位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进行经验交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电力系统、全国建设系统唯一获得7项国家级殊荣的单位。这无疑是对牡热电致力"构建和谐企业,炼就卓越员工"实践并取得骄人成绩的有力证明。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回顾牡热电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人们不难在其脚踏实地的前进步伐中找到这些成就取得的缘由……

企业改制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华丽转身
     
    在企业改制之前,牡热电大大小小的改革一直就没有停息。1992年,牡热电开始进行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试点;1994年,改革范围逐步扩大;1998年企业对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1999年,企业按照国家政策进行债转股的工作尝试……
    虽然改革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息,但由于没有解决企业的"资产产权"和职工的"国有身份"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企业原有的弊端无法克服,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到2000年底,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性因素,已累计亏损2.5亿多元。
    2002年末,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对全市108户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做了全面布署。至此,牡丹江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工作全面铺开,牡热电以"供热行业发展、企业实力增强、职工生活改善"为出发点的全面彻底的改制工作也随之展开。
    为了确保改制平稳、顺利、成功,公司领导班子认真学习、研究有关政策,及时与上级政府部门请示、汇报,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执行好上级政策和法规。
    民主公开、依靠职工是牡热电改制过程中的基本工作原则。发动职工共同参与改制,并不是把已经定好决策结果拿到职工面前请他们表决,而是让职工切实参与到各项决策的制定当中来。比如,公司在改制过程中请全体职工预测改制后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职工归纳了15条之多。风险提出后,公司又一笔笔地给大家算账,并和大家商议降低风险的办法,及时统一了职工的思想,消除了职工对改制的疑惑,增强了广大职工改革的积极性。
    为了切实保证广大职工的利益在改制中不受损失,牡热电明确提出:"人员一个不缺,利益一分不少"的原则,不让一个员工下岗,愿意到改制后的企业工作的员工全部聘任。
    改制中,新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都由全体股东直接选举产生,新当选的成员最低股权表决率都在98%以上,董事长的表决率达到99.68%。全体职工对企业改制的认同和对公司决策层的拥护可见一斑。
    2003年4月14日,全员持股的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作为牡丹江市首批完成改制的企业之一,牡热电被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授予“牡丹江市改制工作先进单位”。牡丹江市政府、市政协到牡热电进行调研后认为"是全市公益性企业改制的成功典范"。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如今,牡热电已经完成了改制后的华丽转身:
    ——改制8年来,牡热电始终坚持“两个不变”,即坚持“发展热电,造福人民”的企业宗旨不变,坚持“政府放心、用户满意”的服务标准不变。企业始终是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力求资本、资产收益最大化。
    ——改制8年来,牡热电始终坚持“十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法纪观念、牢牢把握全局观念、牢牢把握组织观念、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念、牢牢把握效益观念、牢牢把握改革观念、牢牢把握勤俭观念、牢牢把握民主观念、牢牢把握道德观念、牢牢把握终身学习观念,使企业三个文明得到同步跨越发展。
    ——改制8年来,牡热电始终保持高水平发展。目前已实现了热源能力、发电能力和热网输送能力“三个翻番”。企业自筹资金正在续建的一台80兆瓦背压机组,是目前国内首台最大的背压式发电机组。公司热网均使用企业自制的软化、除氧水自动补水,实现了系统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公司目前的补水量、耗电量两项指标位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以牡热电为供热主体形成的全市"五个热源、三个电厂"的联网循环供热系统,成为黑龙江省内最大的热电联网同步运行系统,被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教学案例。公司先后参与修编制定了《城镇供热系统评价标准》等6项国家级供热行业标准、规范。牡热电还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千家节能行动单位之一,超额完成三项节能减排项目,获得国家奖励3000多万元,并多次接待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考察。

关爱劳模
正确导向凝聚队伍的价值追求
      
    在牡丹江,牡热电被社会誉为“劳动模范的群体”。
    “劳动模范的群体”,这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荣誉称号,而只是一种恰切的描述。因为在牡热电这个大集体中,有4名全国劳模,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名省、部级劳模,11名市级劳模。
    “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企业,必须大力弘扬这种劳模精神,将之作为一种价值导向,作为引领队伍、凝聚队伍的灵魂。”孙玉庆说。
    其实,孙玉庆本人就是一名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在他身上有着一种特殊的劳模情结。在他的倡导下,牡热电形成了尊重劳模、学习劳模、关爱劳模、培养劳模的风气。
每次公司表彰劳动模范,都要向受表彰劳模的家属发出邀请函,让他们和劳模一起登台授奖、披红戴花,分享光荣;每年各级工会组织劳模外出观光、疗养,牡热电都会选派一线劳模和业务骨干参加。就是在平时工作中,劳模被提拔重用的机会也比别人多,省劳模曹喜文被破格由班长聘任为热动分场副主任,全国劳模关宵梅从一线收费员担纲了分公司的经营副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志泉从一名驾驶员被培养成燃运分场主任,并满票当选为公司监事会监事。近年来,牡热电还热情接纳了3位因企业破产而下岗的劳动模范,其中2位全国劳模、1位牡丹江市劳模……因此,牡热电也被社会赞誉为“劳模摇篮”和“劳模之家”。 
    牡热电的这种对劳模的尊重和关爱激发了劳模们更高的工作热情。
    蔡文成是原牡丹江第一机床厂工人,他靠自学成才,先后为工厂搞技术革新325项,有的项目还添补了国内空白,为机床厂多创效益600多万元。他用10年时间完成了50多年的工作量。199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2001年,蔡文成生活陷入困境——自己所在的企业面临倒闭,爱人下岗多年又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儿子也下岗了,女儿上大学又急需用钱。孙玉庆得知情况后,迅速和公司班子成员商量,特聘蔡文成为热电公司正式员工。
    到了新岗位,蔡文成一如既往地像“老黄牛”一样的工作。2004年,他又被委以重任,到公司煤管处工作。多年来,他累计从来煤中扣矸石、石头1631吨,折合煤款60余万元,查出掺假、盖帽、混装现象150余次,为公司减少损失110余万元。2009年,蔡文成到了退休年龄,公司继续对其聘任要职。
    “这样的企业路子正,在这里工作感到格外踏实,总感到有使不完的劲!”蔡文成说。
    正是树立了这种正确的价值导向,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形成了崇尚劳模、尊重劳模、学习劳模的良好氛围,劳模精神成为企业引领队伍、凝聚队伍、激励队伍的利器。
    牡丹江市总工会一位领导说:“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是牡丹江市各级劳模最集中的企业,也是关爱劳模最好、劳模作用发挥最好的企业!”

员工培养
提升自我振兴企业的素质工程
       
    “企业不仅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地方,还应该是一个育人的地方,应该为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多年来,孙玉庆一直这么认为。
走进牡热电,这里营建的环境就会让你感到浓浓的学习气氛。牡热电规定,图书室每月要购进不少于3000元的图书。目前,企业图书室有藏书3万余册,杂志130余种,报纸80余种,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列为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除打造企业“职工书屋”之外,牡热电还在班组建立“图书角”,为每位员工配备5本以上的专业书籍。
    为了方便员工学习,企业设有大小不同的培训教室11处,总计1300多平方米,兼职教师50多名,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被赋予“一岗双责”,担任兼职培训教师。
    在牡热电采访时,一位员工对记者说:“企业鼓励我们每一位员工养成学习的习惯,不管是谁,只要有学习的愿望,企业都会给他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尤其近几年来,牡热电致力于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塑造学习型员工”为目标的员工素质工程建设,提出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培训理念,先后与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高校联合办学,对员工进行了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全员教育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业务技能、思想教育等多个方面。目前,公司员工普遍接受了一轮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其中接受中等专业教育占18%,大专教育30%,本科教育14%,112名管理和骨干人员还参加了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的课程学习。董事长孙玉庆当年以52岁的年龄经6年苦读,取得了哈工大的工学硕士,在他的带领带动下,公司班子成员和部分骨干人员共计22人,也都参加国家统考攻取了硕士学位,公司储备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为鼓励员工自学成才,企业建立了奖学金制度,规定学业期满取得毕业证者,企业除了给报销各种学习费用外,还发给奖学金;对于学有所成的员工,公司积极提供平台,大胆启用。从基层营业会计岗位考取全国注册会计师的普通员工张荣誉被破格聘为公司财务负责人;分场技术员唐立新考取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后被公司聘为负责公司安全管理的专责工程师;从一线收费员自学考入师范大学文学系读本科的李卫民被破格聘任为公司宣传科长。目前,牡热电在职员工917人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38人,中级职称168人,其中包括全国注册会计师、造价师、税务师等6人;企业还实施了“工人技师”、“首席员工”制度,已评聘企业内部技师500多人次,评聘首席员工370人次。多年来,从牡热电走出去的员工,纷纷得益于企业的培养和教育,普通岗位员工很多成长为技术骨干,中层管理人员也都被聘为高级管理人员。
    在倡导员工文化提高、技能学习的同时,牡热电十分重视员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公司党委提出了“发展党员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工作理念,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在企业内部设立党校,建立“中共牡丹江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使企业员工普遍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目前,牡热电员工中党员比例达到45%,成为了公司发展的“红色动力”。公司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目前正在进行的创先争优活动中,都取得了可喜成绩。牡丹江市曾在这里召开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现场推进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曾对牡热电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我们企业就是要把员工培养成‘在社会做好公民,在家庭做好成员,在企业做好员工,为用户做好公仆’,这既是起码的要求,也是高标准。”孙玉庆说。

构建和谐
人企双赢共同发展的动人乐章
        
    人企和谐,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和谐发展,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崇高追求。回溯牡热电“新十年”的发展,“和谐”之音始终在企业萦绕。
改制前,从企业创建之初的职代会制度,到后来的厂务公开制度,以及民主信箱、民主议事会等措施,牡热电员工反映意愿、参与管理的渠道始终畅通无阻。
改制后,公司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实行"公开办事、民主决策、集体领导",设立了重大事项决策、资金账目管理、大宗物资采购、人事任免、工资奖金考核、党组织发展等21个方面98项公开制度,严格按照 “公开、民主、透明”的原则,深化民主管理、落实民主权利。
    2003年企业改制时,涉及改制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坚持请职工参与,请职工监督。公司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资产负债情况、新公司股权配置等重大事项全部交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经全体职工签字通过,新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都由全体股东直接选举产生。改制8年,牡热电董事会、监事会两次换届,一直坚持股东直选,并且每年年末,公司班子成员都要接受中层管理人员的无记名投票测评。2010年末班子成员的优秀票均在98%以上,孙玉庆董事长优秀票为100%。
    公司员工说:“改制后,企业更尊重大伙的民主权利了,而大伙的主人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也更强了!”
    牡热电“12?5”全停突发事件可以说是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的有力验证。
    2009年12月5日,牡热电遭遇了一次该公司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电网系统冲击,造成主热源设备全停。
    然而,在全体员工团结协作、紧张有序的紧急抢险后,历时18个小时的系统冲击事故处理及供热生产恢复工作胜利结束。
    “12?5”全停突发事故的最后结果是:不仅避免了次生事故,保全了设备,而且还得到了意外收获——“甩负荷实验”和“黑启动”两个难得的实验机会,既收集了数据、锻炼了队伍,还积累了经验。
    “企业深化民主管理、创建和谐企业,不仅是要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更是要让员工实现体面劳动、有尊严的生活。”孙玉庆说。
    无论是改制前还是改制后,牡热电始终将关爱员工生活、尊重员工劳动,不断提高全体员工待遇,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公司在为全体员工依法足额、按时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为员工办理了企业年金、大额医保、意外伤害等险种。为劳动模范和拔尖人才实行特别津贴待遇,骨干人员实行首席员工待遇,严格执行工时和休假制度,员工病、产、婚、丧、计划生育等休假都享受相关待遇。企业还成立了“员工救助基金会”和“员工互助基金会”,为帮助职工渡过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检修工郭忠良做心脏支架手术,由于手术费用额度大,尽管公司已为包括郭忠良在内的所有员工缴纳了社会医疗保险和大额保险,但救助基金会和全公司员工仍为其救急捐助近10万元。在牡丹江市具备手术条件的情况下,董事长亲自为其联系,到上海中山医院做手术。今年,公司又安排2名员工在该医院治疗。互助基金会帮助员工解决临时性困难,资金流量累积已超过百万元。
    公司建立工资分配集体协商机制和员工工资增长机制,切实保障员工工资收入随着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同步增长。在煤炭价格不断上涨,而热价没有上调,企业政策性亏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公司仍然坚持以人为本,为全体员工普调工资,仅近3年来,员工收入累计增长超过50%。
多年来,“有粥大家喝——共度难关;有饭大家吃——共济温饱;有肉大家分——共奔小康;有钱大家花——共创富裕”的朴素团队思想已成为牡热电全员的共识。
    "内部和谐"获得企业发展动力,"外部和谐"赢得企业发展环境。
    牡热电在内部创建和谐企业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和谐的外部环境。
    近些年来,牡热电以大局为重,按照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完成了江滨、桃源等小区并网供热和林机、钢纸、木工等停产特困企业住宅供热剥离等工程,保证了百姓温暖和社会稳定;在煤价飞涨而热价未调,企业处于严重政策性亏损的近5年,公司女工不畏艰难,振奋精神,自发组织起来,以无偿献血的方式纪念“三八”妇女节;2005年牡丹江市沙兰镇发生洪灾时,企业不仅捐款捐物,年近60岁的董事长孙玉庆连夜带领21名骨干人员、10台性能优良的运输车,奔赴受灾现场奋战了8天7夜;公司为确保社会稳定,按照寒冷程度,连续多年提前开栓供热和延长供热期,特别是今年4月15日供热期结束时,公司根据气象预报,按计划无偿多供了2天,到4月18日才全停。可停热3天后,牡市又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寒流就是命令。公司紧急召集已休假的员工,迅速启动尚未进入检修状态的换热站及相应供热设施,为幼儿园、养老院、医院、社区服务站等部门和50%以上的用户无偿重新供热,总计长达17天,仅煤、水、电消耗就近500万元,相当于全公司员工两个半月的工资。多年来,公司累计无偿为社会、为用户奉献4000多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孙玉庆主动提出不再兼任党委书记和总经理职务,让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走上前台,挑起大梁。目前,公司新的领导班子能力强、结构好、威信高,全体员工士气勇、干劲足,企业正着力建设稳定可靠的热源、打造坚强均衡的热网,不断提高供热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的统一。展望公司前景,员工信心满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2000年的冬天到现在,牡热电跨越了改制的“雄关”,走过了硕果累累的十年。
    走过十年,牡热电活力依旧,执着依旧,温暖依旧,担当依旧。
    走过十年,牡热电前进步伐愈加稳健,改革方向愈加明确,劳动关系愈加和谐,发展目标愈加科学。
    牡热电——一个新时期的和谐企业,必将向世人展示更加绚丽的发展图卷、奏响更加恢宏的和谐乐章。

【上一页】  【关闭】  
地址:牡丹江市东五条路333号
邮编:157005
总机:0453-6681369
传真:0453-6681439
服务热线:0453-6698315
e-mail:mdjrd@163.com
版权所有 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技术支持:艺通网络有限公司
Copyright www.mdjr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2020006693号-1
黑公网安备23100002000018